《区域内整体提升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实践》
研讨观摩暨培训活动简讯
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中学 杨华兰
11月4日,由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申报的教育部专项课题子课题《区域内整体提升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福洪中学智慧教室进行了研讨观摩暨培训活动。
下午2时许,青白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马绍萍、青白江区中学数学教研员吕高文、青白江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肖孝章、以及青白江区课题组的全体参研人员陆续到达福洪中学智慧教室,静候活动的开始。
下午2时30分,活动准时开始。福洪中学陈光老师,执教了一节“网络画板+”教学研究课——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微专题,“胡不归问题”(PA+kPB型最值问题)。陈老师,借助网络画板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胡不归”的专题。例题的讲解过程中,借助网络画板,以P点的运动轨迹为嵌入口。发现P点在运动过程中
的值先变小再变大。从而引出问题“当
值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陈老师引导同学思考,得出当
值最小时,
的值也就最小。利用给定的已知条件,结合经典的”将军饮马”的基本模型。同学们得出当
最小时,即,当A,P,Q三点共线时的P点,便是符合条件的P点。本节课应用网络画板辅助教学,对全体同学很好的完成了“数形结合”及“转换”的数学思想的渗透。
接着数学教研员吕高文老师对陈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吕老师在对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图形的“四重境界”应包含:绘图、识图、用图跟构图。与之对应的数学思想应该是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特殊,最后由特殊回到一般。而在例题的设置上吕老师建议将参数k修改成非特殊值后,看它是否还能满足结论。另外,吕老师还提出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或实践,让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课堂上使用了多种信息技术,那么教师需要让他们很自认的融合在一在,因此,让信息技术真正渗入数学课堂。
下午4时,青白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马绍萍,对课题工作开展情况做了简短的点评,然后邀请了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校岳鑫老师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网络画板培训。
岳鑫老师带领课题组的全体老师一起对网络画板的基本使用功能进行熟悉、操作。岳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网络画板的“图形平移的三种方式”、“旋转的制作暨高级功能的使用”、“函数图像的生成”、“文本输入数学公式及特殊符号”。课题组成员在岳老师示范后纷纷自己动手操作熟悉,并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最后岳老师对网络画板的优势进行了总结:网络画板作图易上手,操作起来简单;网络画板保存在云端,永不丢失;网络画板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效果;网络画板的动态性,能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图形变化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网络画板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培训视频,方便继续学习。
会后,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好网络画板,并会将它运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让我们早日实现在区域内整体提升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标。






